立夏将至,生机盎然。5月1日上午,张力长篇历史小说《蛇侠》《毒路》再版发布会暨座谈会在丙洲教育发展协会举行。此次发布会由同安区委宣传部指导,同安区丙洲教育发展协会主办、鹭江出版社、厦门同民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先知艺术教育承办,同安区作协与翔安区作协协办。
30多年前,张力揣着笔在丙洲岛上兜兜转转采风数次,先后写出了《蛇侠》与《毒路》两部作品;26年前,张力亲自将《蛇侠》改编为电视剧《剽悍家族》,斩获省优秀影视剧本奖,并在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多次播出。
2002年5月1日,张力因病辞世,昨天正逢他逝世20周年——选择这个时间再版他生前的两部长篇代表作,并选择传统文化村落同安丙洲这处作品发源地召开发布会,正是希望透过优秀的作品穿越历史,回望这片土地,追忆这位故人,于其中寻找属于闽南人的精神内核。
审美展现闽南文化作品与丙洲相互成就
座谈会现场
在发布会正式开始之前,大屏幕上播放着电视连续剧《剽悍家族》——画面渐次呈现着往日的丙洲渔村风貌,冲击着现场观众的视觉与听觉,“丙洲陈”家族开拓史和主人公阿楚个人成长史将大家带回一个世纪多前的丙洲土地上。
“《蛇侠》写的是丙洲,改编电视剧也是到丙洲来取景拍摄。”丙洲教育发展协会会长陈华达说,丙洲是张力小说与剧目的精神原乡,而书和剧目又记录了丙洲的历史风貌与发展变迁,“两者相互成就,留下了关于同安丙洲最精彩的一章。”
事实上,无论是坊间还是学界,对这两部长篇小说与改编电视剧都有着很高的评价。当年长篇小说《蛇侠》《毒路》出版后大获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随后改编电视剧《剽悍家族》也成了不少省级电视台播出的重要选择。
在两部小说中,浓郁的闽南地域特色让人读来亲切。学界普遍认为,这两部讲述闽南地域文化的长篇作品,是对闽南文化的一个审美展现,也是对闽南文学和乡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作品充分彰显了闽南人秉持信念、敢打敢拼的精神——有学者这样评价:如今这两部作品依然是引领闽南渔岛类型小说的先锋。“这次再版,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更了解丙洲历史,从而赓续闽南精神血脉,意义深远。”陈华达这样说。
发布会上,同安区与翔安区图书馆都收藏了再版新书,有兴趣的读者可前往馆内借阅。
到当地体验生活“蛇侠”命名有缘起
昨天到现场参会的文艺界前辈与专家,不少都是作者张力的老朋友。在播放《剽悍家族》时,他们还专门在电视画面中寻找张力的身影——因为他们记得,小说的作者张力除了担任电视剧编剧,还在剧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关于这位故友写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在随后的座谈会里慢慢浮现出来。
“一晃眼,张力竟已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作为老朋友和老同事,看到他的女儿张洵专门为他筹办了这次再版活动,很感慨很欣慰。”福建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厦门市文联原副主席陈元麟说,“这是对他最好的追思,也是一份最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据陈元麟回忆,《蛇侠》创作的缘起是1988年夏季的一天。
张力原本就有去丙洲体验生活、写一部“丙洲陈”长篇小说的想法,当时刚好有位工友是丙洲人,愿为其提供方便。初访丙洲,陈元麟陪张力同去——那时交通不便,即便有车也要近两个小时才抵达。
“丙洲岛地势北高南低,东西窄而南北长,有如一条大蟒浮游在海上。岛北部有一条凌空隆起的巨石,状如蛇头;还有一口600多年历史的四孔井,是传说中的‘蛇脐’。”陈元麟说,蛇是丙洲人的图腾,张力将他的作品命名为“蛇侠”,应该出自于此。
从那以后,张力真的“沉”了下去,一有空就到丙洲采访、搜集素材,这才有了后来的《蛇侠》《毒路》两部鸿篇巨制。
把生活写进日记随手一掏就有细节
在一次采访中,张力得知,早年在厦门码头有过一个叫陈皮爷的丙洲人。据陈元麟回忆,张力搜集到的是,曾有人对陈皮爷说:“陈皮,你再这样调皮,我就让你捧着屎走路!”——这句话因何而发、后又如何应答,细节都不清楚。但张力就能够在构思故事时,将这些只言片语补缀起来,编织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这背后,大概是因为张力每天都写日记——每一册都是用美术速写纸钉成的大开本,日常生活观察的细节、场面,人物的行为、对话,都一一记录在册。陈元麟说,张力也因此拥有一个装满细节的锦囊,写作时随手一掏就有妙不可言的细节。
张力的侄儿张舒记忆中也是如此:“我从小就非常崇拜叔叔,小时候最爱听他讲故事,因为他讲得最生动有趣;也最喜欢看他写的小说,他写的小说情节曲折、荡气回肠。”
【名片】
张力(1951-2002),生于厦门,作家、编剧、制片人。曾任《厦门文学》主编、厦门电视台电视艺术研究室副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张力一生发表文学作品数千万字。其长篇小说代表作《蛇侠》和《毒路》被制作成电视连续剧《剽悍家族》《毒路》,获省优秀影视剧本奖;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亦颇有建树,多部作品获得全国奖项。
长篇历史小说《蛇侠》《毒路》书影
【简介】
长篇历史小说
《蛇侠》《毒路》
《蛇侠》以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同安滨海渔村丙洲为创作原型,“丙洲陈”家族聚散生息、荣辱沉浮的漂泊史、开拓史,则为小说铺就了恢宏壮阔的历史背景——故事围绕同安丙洲岛展开,主人公阿楚作为“丙洲陈”家族中的一名热血青年,带领码头工人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军阀、土匪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毒路》作为《蛇侠》的续篇,围绕1925年北伐战争前夕,厦门码头陈、吴、纪三大姓氏中陈姓青年阿楚等人为斩除厦门城中的毒患所进行的斗争。
一本书就是一幅厦门和丙洲当年的本土风情画卷。书中除了可以随时读到主人公言谈中流露出的闽南俗语,还能知晓那个时代码头工人典型的口头禅、俗话;而闽南的岁时节俗、人生礼俗、社交礼仪随着故事推进,在不同的场景中依次呈现;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厦门满街奔走辛劳的“拔鹿角”(拉板车)、扛糖包米包走跳板的码头工、搬运工等职业……这些细节组合起来,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城市底层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不难品出闽南文化中的“海”味。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更让人应接不暇:陈化成、蔡牵等民族英雄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英勇形象跃然纸上;阿楚、陈皮爷、阿楚父亲陈懿栓、毛脸叔等闽南汉子群像,将剽悍勇武、不畏强暴、血性阳刚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 邵凌丰 卢漳华)
热点新闻